随着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世界各国都采取了防控隔离措施,我国的居家隔离方法为全世界提供了宝贵经验,虽然我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在疫苗没有广泛应用在临床时,风险依然存在。
我工作的医院:辽宁省丹东市福春老年病医院,也和全国各地医院一样接诊控制人数、登记、测温、消毒、询问行踪。各种体查、会诊都暂时停止,我们骨科两次会诊均未进行,很多患者不能按时来诊。
在这样大环境的背景下,如何做好患者的跟踪治疗,摆在我们面前,于是我就采取了电话随访的办法,逐个了解他们的病情及用药情况。每当给患者寄药时,我都会附上一封信叮嘱他们按时用药、功能锻炼、用拐等注意事项,同时根据每个患者不同情况,给予更亲情的叮嘱。
凤城的病人苗克全,由于常年喝烈性酒,导致左股骨头坏死,丧失劳动能力,妻子离婚且留下一八岁的男孩。他两年后再婚,女方也带一男孩,二人婚后又生了一个孩子,复杂的家庭背景给苗克全的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我了解情况后,每次寄药都写封信教他如何搞好家庭关系、如何关心妻子。他很受感动,改掉了三十年喝酒的习惯,主动帮助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家中吵架的声音少了、笑声多了。他老婆来电话说:“陈大夫,苗克全变了,这是你的功劳,你是好人”。
33岁的陈通,从小有摔伤的历史,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成年后跛行走路十余年,来我院时诊断为“双侧股骨头坏死、双侧股骨头塌陷”。妻子一人打工,两个孩子上小学,生活十分艰辛。我了解情况后,给他出主意,让他到乡里办特困,在寄药时,又加开一份诊断书告诉他如何去办理大病慢病的方法。陈通来电话说:”陈大夫,谢谢您!以后我管您叫我姨!”
疫情阻断了距离,但隔不断医患之间的联系。人文关怀是医生的本来属性,医学本来就是一门有温度的科学,不能让冰冷的仪器检查代替了医生有温度的慰籍。给予患者的关爱是医生的内动力,正像胡大一教授所言:医生看的是病、救的是人;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特殊时期,特殊方法,一封温馨的信,给予患者的都是爱。
咨询热线:
丹东分诊:15841525618
13130315361(杨主任)
供稿:丹东分诊陈凤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