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曾经介绍过骶髂关节,骶髂关节是由骶骨与髂骨的耳状关节面相对而构成。虽然听着比较复杂和绕口,但对于我们普通的市民朋友来说,只要知道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持体重和缓冲从下肢或骨盆传来的冲击和振动就行了。既然骶髂关节对人的直立和行走都很重要,当它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
12月22日,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治未病科陈志令主任做客《健康新郑州》,和我们聊一聊骶髂关节以及常见的骶髂关节错缝症,希望帮助大家及时有效地调整自己的身体状况。
(视频播出时间:郑州电视台四频道,每周日首播18:00,每周一重播,6:45,9:30,13:20,15:30。)
《健康新郑州》录制现场
01
什么是骶髂关节错缝症?
骶髂关节错缝症命名较为混乱,又称骶髂关节半脱位、骶髂关节滑膜嵌顿症、骶髂关节绞锁症、骶髂关节扭伤、骶髂关节紊乱症及骶髂关节综合征等。可单独发病,也可因其他伤病而并发,在诊断和治疗中常常被忽略,易被误诊或漏诊。若脱位关节未被矫正,可出现一侧腰骶部疼痛,重者患肢不敢着地、负重及站立,行走困难;坐位时患侧臀部不敢着力,常以健侧臀部着凳,患肢保持屈髋屈膝位,翻身困难,有少数患者还伴有鞍区症状、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月经不调,尿频、尿急、遗尿、阳痿等),或患侧少腹部疼痛、头疼头晕、心慌、胸闷、肥胖、便秘及腹泻等,容易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妇科病、心脏病、颈椎病,或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且久治不愈。
02
哪些人群容易患发此病?
A、多由间接暴力,包括忽然的旋转力、牵拉力、侧向传导力等急性外力以及长期的肌腱的侧面牵拉等慢性外力而造成。
B、病好发于已婚青壮年女性,且都有分娩史。这与女性妊娠、分娩时内分泌变化有关,由于内分泌的变化,使得包括骶髂关节周围韧带在内的骨盆韧带松弛,造成骶髂关节不稳。中老年患者的男女比例接近,病程长短不一。
C、年老、体弱多病、肥胖者及部分小儿,很多患者无明显外伤史者,活动量少或长期久坐,使骶髂关节负重增加,肌张力弹性减弱,拉应力下降,导致骶髂关节失去正常稳定性,是产生骶髂关节骨错位的主要原因。
03
骶髂关节错缝的分多少类型?
根据骶骨与髂骨相对位置可分为前错位型、后错位型、上错位型、下错位型,旋前错位型、旋后错位型;根据病程可分急性与慢性两种,可单独发病,也可因其他伤病而并发,而在临床上多见后错缝,而前错缝较少,在治疗前首先要清楚是何种错位,施用相应的手法,否则会加重病情延误治疗。
04
为什么骶髂关节错缝易被误诊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病变,特别是非急性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与本病有很多相似之处,并由于CT及MRI检查的广泛应用,腰椎间盘病变被大量报告,但骶髂关节错缝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常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被忽视,且骶髂关节错缝初期,症状表现一般较轻,关节因无严重功能障碍而被忽视延迟诊治,若医生再未能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而过分依赖影像学的检查结果,很可能就会导致骶髂关节错缝被误诊、漏诊、误治,因此骶髂关节错缝在腰腿痛及若干内脏病变的病理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此点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有时即使意识到了这点,也多缺乏确实有效的复位手段,疗效不佳,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身心痛苦。根据临床统计成年女士骶髂关节错缝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主要是因为经产女性或妊娠期间该部位韧带松弛诱发。
05
那么本病该如何治疗呢?
治疗以手法治疗为主,手法治疗前,充分放松腰臀部的肌肉韧带,应在患者闭目,注意力集中于腹部双手及深呼气时,瞬间完成,为骶髂关节错缝的成功复位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骶髂关节错缝病理特点,正骨手法是否成功是治疗的关键,若整复骶髂关节错缝时,出现骶髂关节的弹响或松动感,表示手法复位成功。本病由于解剖、生理特点,易复发。
06
骶髂关节错缝复位后要注意什么呢?
手法成功后:
①患者要制动卧床,仰卧位休息半个小时左右,不负重;
②用妇产科多功能腹带牢固固定骨盆;
③新鲜性损伤休息1周;陈旧性损伤休息3周。在治疗期间避免剧烈运动,纠正不当体位及用力。
07
骶髂关节错缝多长时间复位一次?
复位后症状立即减轻消失,新鲜性损伤一次复位即可,1周完全恢复;伤后3周以上的陈旧性损伤,复位后可能再复发,再复发者应及时复位,一周复位1至2次,不能拖延,复位后制动3周。
此外本病在明确诊断后,治疗越早,效果越好,以免病久组织粘连、变性,导致骨质增生,给治疗带来困难,必要时可先在腰骶部、臀部或腹股沟相应病变处先行针刀松解,然后再施以复位手法,效果会更好,痛苦也会明显减轻。
此法对老年人及骨质疏松者宜慎重使用(确有必要时,可施以轻缓手法,多次进行,而不必强求一次一步到位),或改用他法,施术时尤其忌用暴力。本法治疗骶髂关节错缝,具有简、便、效、验的优点,医生不需任何治疗设备,只需双手即可操作成功。
向下箭头分割线GIF动态
精彩继续,敬请关注!
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和郑州电视台充分利用微信、移动客户端及视频等媒体方式,将继续联合打造这一系列主题鲜明的专题节目,坚决响应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践行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专家简介
陈志令副主任医师,针推康复中心主任。世界中联脊柱健康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科分会手法医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颈肩腰腿痛研究会河南省分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海峡南少林手法医学协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河南省分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客座副教授,郑州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郑州中医药学会针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委员等。
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获省、市科技成果2项,专利2项。创立了整体调衡理论体系,将针灸、推拿、整脊、姿势纠正、运动锻炼、饮食调摄等综合运用,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核心肌不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踝关节扭伤、肩周炎、软组织急慢性病变、强直脊柱炎、股骨头坏死、脊柱相关疾病、面瘫、软组织损伤等疾病,疗效显著。
科室简介
治未病科是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的重点科室,承担着医院医疗、预防、保健及教学工作,运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全新理念,指导临床骨伤类常见病、失眠、眩晕及不明原因疼痛等疑难杂病的诊疗康复,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诊疗体系。
科室优势:治未病科不断引进新技术、新理念,将疾病的诊断、治疗、姿势纠正、步态分析、呼吸模式调整、康复锻炼及饮食指导等方面互相结合。多专业、多技术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疗效显著的个性化诊疗模式,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
科室专家:治未病科现有医师11名,其中高级医师2名、中级医师2名、执业医师5名、助理医师2名,技术力量雄厚,三级医师完备。科室狠抓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形成了一支敢于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精诚团结、独具特色的专家团队,可以确保日门诊200余位患者的治疗需求。
诊疗范围:颈椎病、落枕、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胸椎小关节紊乱症、骶髂关节错缝、骨盆前倾症、骨盆后倾症、骨盆旋移症、核心肌不稳、呼吸模式紊乱、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踝关节扭伤、骰骨错位症、胫腓关节错位症、肩周炎、肩袖损伤、软组织急慢性病变、扁平足、强直性脊柱炎、骨坏死、脑血管意外、面瘫、脊柱相关病、小儿疳积、小儿腹痛、感冒、咳嗽、肥胖等常见病和多发病。
开设的诊室有:治未病科门诊、整脊(正骨)治疗室、针灸治疗室、艾灸治疗室、物理治疗室、小儿推拿治疗室、远红外线姿势评估室、中医体质辨识室、中医经络检测室等。
开展的诊疗项目有:整脊(正骨)治疗、牵引、推拿、小儿推拿、中医物理治疗(中药热敷、中频脉冲电等)、温针、电针、刃针、穴位埋线、灸法、红外线、药酒外敷、脐疗、穴位贴敷、三伏贴、中医体质辨识、中医经络检测、全身姿势评估及肌肉平衡系统等20多项;各种诊治设备30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