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案工作、家务劳作、健身运动……肩关节承载着生活的万千姿态,又随时面对“罢工”危机。肩周炎、肩袖损伤、肩关节脱位……肩膀传来的疼痛,正是对这些疾病无声的警告。
今年37岁的马老师在家进行颈肩操的锻炼,练了一个星期,她的肩膀开始疼痛。听人说是肩周炎,多活动就好了,于是继续坚持锻炼,结果肩膀疼痛越来越严重了!所以说生活中遇到肩关节疼痛最常见的确实是肩周炎和肩袖损伤,但这两种疾病的康复治疗方法是有显著区别的,一定要区分清楚!
如何区分肩周炎和肩袖损伤?
肩周炎:肩膀“被粘住了”,关节活动范围越来越小。典型症状是肩膀全方位僵硬,自己抬不起来,别人帮你抬也疼,晚上疼到睡不着。
肩袖损伤:肩膀里的“橡皮筋”(肌腱)断了或磨损导致的疼痛,抬手时发力的那几根肌腱(比如冈上肌)尤其明显。典型症状是抬手到某个角度突然剧痛(比如梳头时),但别人帮你抬可能不疼。
肩周炎和肩袖损伤应该怎么缓解?
临床上,肩周炎和肩袖损伤都会采取一定的功能锻炼进行缓解,但具体操作方法有明显差别。
肩周炎:以缓解关节粘连、恢复关节活动度为主。由于肩周炎会导致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需通过全范围关节活动训练打破粘连。
一般通过主动和被动结合的方式逐步扩大关节活动范围,如站立位肩关节上举、肩关节外展、肩膀的反手摸背等。
站立位肩关节上举:双手扶墙逐渐向上爬,爬到最高点,将我们身体的重量加上去去挤压我们的肩膀,坚持10s,然后慢慢放松放下来;
肩关节外展:侧对墙站立,距离墙的距离在30—50cm左右,将我们的手扶墙,手指逐渐向上爬,爬到最高点将身体靠上去,利用身体的重量去挤压我们的肩膀,坚持10s,后慢慢放松放下来:
肩膀的反手摸背:首先背对着墙站立,将坏手去扶墙,好手去压住他,然后逐渐的往下坐到达最低点以后坚持10s,然后逐渐放松缓慢放下来。
肩袖损伤:以保护受损肌腱、促进愈合为核心。急性期需制动以减少撕裂风险,恢复期逐步加强肩袖肌群力量和稳定性。早期需避免主动运动(如甩手臂、吊单杠、过顶动作),以被动活动或静态肌肉收缩为主,如钟摆运动。恢复期通过弹力带进行肩袖肌群的等长收缩和抗阻训练,强化肌力。
钟摆运动:弯腰用好手托住疼的手臂,自然画圈等。
肩周炎和肩袖损伤都有哪些禁忌?
肩周炎:需要避免长期制动,否则可能加重粘连,但过度暴力拉伸可能导致软组织损伤。肩周炎患者可在家进行适度拉伸,但需定期评估活动度进展。
肩袖损伤:避免在未明确诊断时进行过顶运动(如甩手臂、吊单杠、爬墙),否则可能加重撕裂。肩袖损伤患者需严格遵循康复计划,尤其是术后患者,需通过MRI等检查确认撕裂程度,避免过早负重。
若肩痛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由于肩袖损伤可能需要手术,越早发现手术效果越好,尽早查明疼痛原因可避免误诊导致病情恶化。
供稿:风湿病科 孙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