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言:“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每一位青年就是一股力量,在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里,这些青年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精神的时代内涵。
10月29日,我院在接到上级通知之后,医院迅速行动。院党支部结合医护人员积极请战要求,结合专业需求、年龄层次和日常工作表现,确定了支援核酸医疗队52人名单。这52名同志在接到任务安排通知后,没有丝毫犹豫,一夜集结完毕。
\
天刚蒙蒙亮,业务院长李健为他们召开动员会
你见过从32楼一层层“扫楼”的大白吗?你能想象穿着防护服戴着密不透风的N95口罩一口气爬6楼,连爬两栋的感受吗?你见过一句“您好,我来给您采核酸,谢谢”每天重复上千句吗?这就是我的战友们,他们的回答永远是:“干就完了”,转身永远面带微笑!真心感谢这群生机勃勃的年轻人,让我见证年轻医护人员的担当和责任。
没让我妈知道,都是正常工作,但是她们知道了,还是会担心...
“爸妈,我在医院值班呢!”在去支援的一周里,医疗队队员史丹辉只要有空,就会给父母打个充满了善意谎言的电话。但她“撒慌”又何止这一次呢。
“我的腿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看到大家每天忙的连轴转,实在是坐不住;再说采了那么多轮核酸,我‘技术’过硬,就让我去采集核酸吧!”史丹辉腿伤刚有好转,就急不可待的向医院再次申请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骨折还没有完全康复的她,连续一周凌晨5点从床上爬起来,简简单单洗了一把脸,开始一天的工作……上门为居民做核酸,一步一梯,一层又一层,一楼又一楼,每天爬楼百层,用脚步丈量疫情防控主阵地!人间大爱,不过是如此一步一梯点滴汇成。“很热、无法正常呼吸,感觉眼前有点发黑,我只好坐在楼梯上,喘喘气,花十几分钟缓过来,再继续往上爬。”史丹辉说。
而此刻她的父母还被她瞒着,还以为女儿在医院正常工作。她说:“和家人每天都联系,但是不接视频!没让我妈知道,虽然咱们都觉得没什么,都是正常工作,但是她们知道了,还是会担心”。她心里也有些不好受,但再让她选一次还是会这样。
出征,他们无惧、无悔。此次医院返岗的50余人的医疗队中,既有疫情防控经验丰富的“老将”,也有“关键时刻特别能扛”的“90后”,是一支“站位高、技术硬、听指挥、能打硬仗”的铁军队伍。他们舍小家、为大家,逆行出征、不惧生死、一往无前,全体队员眼里有光、心中存爱,对奔赴前线意志坚定、信心满满,他们深知,身后有医院全体职工的时刻惦念,有亲人的全力支持,有当地同仁的积极配合,有广大患者的热烈期盼,虽然他们面临地是一场场硬仗,但他们绝对有信心和人民同舟共济、同心抗疫,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不分昼夜 完成任务
10 月 18 日,为做好全市新冠肺炎相关病例的急救转运工作,120中心按照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部署和要求紧急抽调52号站程上欢参与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急救转运感染防控工作。
每一次转运任务都极有可能是与病毒的正面交锋。这要求每位队员既要熟练掌握防护、消杀、运送技巧,更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敢于面对未知的挑战。已经初冬的温度,下班后的他脱下防护服,发了一个朋友圈配文“暖一夜都没干的衣服”。
感谢挺身而出的英雄,“为人民服务,为医院争光”“罩”顾好自己,程上欢,我们等你回家!这是无畏者最闪耀的“徽章”!如果每个人都努力把这枚“徽章”放进胸口、融进神情,就是在为郑州加油!
坚守,他们勇毅、果敢。微光成炬,向阳而生。这群最可爱的人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医骨伤人”!连续近一周,我们此次圆满完成抗疫任务,又一批逆行勇士返岗!
世上本没有天使,当人们有需要,总有人披上白衣战甲,为生命而战。面对疫情,不惧风险,迎难而上,是我们应有的情怀和担当。期间虽然辛苦,但是所有队员互帮互助,从未退缩。未来,只要祖国有需要,我们将继续披甲上阵,不惧艰险。
全力守护,"疫"不容辞
竭尽全力,同盼城市焕新重启
来时无畏,归时无恙
待阴霾散去,重返星辰大海